丁衍庸

+收藏:http://yanyong.orgcc.com
 
您的位置:网站首页 艺术资讯 正文内容
丁衍庸艺术回顾展
2010-12-04    浏览(854)        来源:丁衍庸 官方网站

在中国近现代画坛上,有一个名字曾经显赫,却又很快黯淡无声,直到60年后的今天,才能重回广东,将自己76年的一生中在艺术上的不懈探索,以煌煌200件作品的大观,呈现给故乡的观众——他就是丁衍庸。由广州艺术博物院与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、香港艺术馆联合主办的“丁衍庸艺术回顾展”于2009年11月12日至2010年3月1日在广州艺术博物院举行,全方位展示这位被“默杀”了半个多世纪的“东方马蒂斯”多方面的艺术成就。

少年得志

中国洋画运动干将之一

广博筹委会委员之首

据广州艺术博物院院长陈伟安介绍,作为一名为中国现代艺术作出重要贡献的艺术家,丁衍庸一直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与评价。在中国内地,丁衍庸就更鲜为人知了。此次展览历经一年多时间的积极筹备和运作,终于在丁衍庸曾经生活与工作过的重要地方——广州成功举办。

陈伟安用“少年得志,中年失意,大器晚成”来形容丁衍庸的一生。20世纪20至40年代,丁衍庸一直积极倡导“洋画运动”,是当时中国洋画运动的干将之一。其油画造型夸张,色彩强烈,笔触粗犷,他因此而获得“东方马蒂斯”之称。其间有两件事情足可见其影响力:一是1929年广州筹建市立博物院(广州博物馆的前身),丁衍庸位列14位筹委会委员之首,不但通过自己在艺术圈中的人脉为博物院征得百余件当时名家作品,而且为院方确定了收藏艺术品的三大方向——本国当代名家作品,本国古代作品及东方诸国、欧洲诸国作品;二是1946年抗战结束之后,他由重庆“空降”至广州担任广东省立艺术专科学校校长,不但请来马思聪、黄友棣、谭华牧等名家担任教职,而且将学制由两年改为五年,对广东美术教育的发展影响深远。然而在1949年广州解放前夕,丁衍庸最终远走香港。曾和林风眠、关良并称为“广东三杰”的丁衍庸在中国内地的艺术史上“消失”了。

中年失意

在香港仅有立锥之地

欠缺朋辈扶持及激励

香港中文大学前艺术系讲座教授高美庆指出,丁衍庸在广州享受安稳生活和天伦之乐,还准备迁入刚建好的一幢两层洋房居住。但他匆匆孤身离开广州到香港,只随身携带一行李箧,装载着他心爱的八大山人、石涛画作十余帧和百多方秦汉玉玺、铜印。他的经济陷入困境,生活艰苦。起初在青山一间道庵租房暂居,直至在德明中学觅得教职始迁到该校宿舍。其后多次搬迁,无论是九龙北帝街、加连威老道,或是加拿芬道,都是租住一个小房间,非常窄迫,直到上世纪70年代经济条件始见改善。昔日叱咤风云的艺专校长和新艺术运动先锋,在香港仅有立锥之地,在中小学任教美术科和中文科,难免有龙游浅水之感。

高美庆认为,丁衍庸在香港感受的孤单寂寞,其实来自更深层的失落和焦虑。他在中国内地建设现代艺术的同道中人如林风眠、关良、庞熏琹、倪贻德等,均选择留下,丁氏可能是同辈现代派画家中唯一移居香港的。虽然在20世纪70年代丁氏以其中国书画篆刻扬名国际,展览遍及中国台湾、日本、法国、美国、加拿大、新加坡、马来西亚等地,作品入藏世界各大博物馆,海内外求画者亦络绎不绝,香港艺术馆却仍视若无睹,他特别感受到欠缺朋辈的扶持及激励的失落。

标签:丁衍庸,东方马蒂斯
分享:
上一篇:
下一篇:
发表给力评论,说两句!  共有 0 条评论